张康之教授:虚拟时代的社会治理改革
2016-11-25
公共管理学院
2016年11月24日下午3点,我院学科前沿讲座暨“公共管理论坛”第三十一期在教学大楼A506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的著名学者张康之教授,进行“虚拟时代的社会治理改革”的讲座。我院胡辉华教授主持此次讲座,全院近百名师生听取了讲座。
图1 张康之教授
首先,张康之教授以王阳明学者的“月映万川”中的“水中月”和“春节联欢晚会”的电视直播为切入点谈论虚拟与真实的关系。同时,以听证会为例,分析公众参与民主的方式、目标和结果,进而引出“中心对边缘的控制”理论,反映出社会治理的真实状况。
随后,张康之教授介绍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认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变革使我们即将进入一个虚拟世界。张教授认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生活和交往平台,处于即将进入虚拟世界的关口,我们首先应该将视线放在社会治理上,去思考在虚拟时代应该怎样去进行社会治理的改革。
最后,张康之教授提出了审思社会治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他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由农业社会的“熟人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陌生人社会”,到今天,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匿名社会”;人类总结了“自然界”的“规律”,人类创造了“社会界”的“法律”;那么,在即将到来虚拟时代中将会有怎样的“律”呢?张教授提出并论述了“德律”的概念。张教授引导广大同学探究当下“实名制”的社会管理方式对互联网和虚拟经济的影响,让同学们主动去思考虚拟时代的社会治理改革的进程。
图2 讲座现场
从生活趣事到学术思考,从家庭相处到社会治理,从描述现象到展望未来,张康之教授娓娓而谈。其讲解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妙语连珠,为同学展示了一幅幅科幻而逼真的虚拟时代的画面,也由此引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治理难题的想象和预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我院胡辉华教授也就虚拟时代与社会治理改革的关系和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在问答环节,在场学生就“虚拟社会何时到来”和“虚拟时代中不同的社会阶层能否共生共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讲座促进了同学们对网络时代、虚拟时代的认知了解,引起了学生们对未来社会治理的思考,同时也激发学生们的超前思维和想象。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宣)
【主讲人简介】:
张康之教授,江苏铜山县人,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张康之教授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界的著名学者,长期从事行政伦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为了人的共生共存》、《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和《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等学术著作3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研究》等研究课题多项。
张康之教授怀着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长期潜心于学术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得到了广泛传播、广泛认可和广泛引用,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