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数字时代的适应性治理:理解与建构
2021-05-19
暨南大学MPA教育中心
5月16日上午,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邀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郑跃平副教授,以《数字时代的适应性治理:理解与建构》为主题进行学科前沿讲座,由MP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杨君教授主持,教务秘书韩瑶瑶和2019级近100名MPA学生出席参与本次讲座。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服务探索
从2000年传统互联网开始发展,至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输的技术形态经历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迭代。直至2015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打开了万物互联新形态,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我国数字政府的建设。郑教授从“信息技术发展与数字时代到来”角度出发,围绕信息技术与政府监管、信息技术与政府决策等方面展开演讲,提出技术的创新,正在逐步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探索观点。
郑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改善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决策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决策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在数字时代,如果希望决策更精准有效,前提是对问题本身的形态、内容等方面进行精准识别。”郑教授解释道,数据决策可以从认知变化、层次变化、模式变化几大方面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数字化政务服务尚存不足
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在给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赋能的同时,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郑教授认为,目前政务服务数字化探索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强、效果不好和渠道承载力有限,渠道孤立、碎片化严重的问题。主要源于当前数字化政务服务缺乏整体设计和规划、制度性支撑不足、应用层面缺乏规范和标准以及数据层面共享水平低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他从公共治理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角度分析,提出了“信息技术对公共治理的重塑”观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治理环境的变化,新的治理对象与需求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随着职责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可以说,信息技术影响着公共治理的结构、方式与文化。
未来五年是大数据真正发挥作用的五年
郑教授指出,大数据时代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机遇,并在公共管理研究中不断发挥作用。他表示,大数据研究方法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带来新的启发,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手段,将研究发现和结果可视化呈现及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随着政府部门对大数据的认知与理解越来越准确与客观的趋势,未来五年将会是大数据真正发挥作用的五年。
最后,郑教授提出了适应性治理的改善建议,包括明确“技术-环境-治理”关系与适应性治理的价值、增强环境感知和知识学习能力、探索有效的治理网络、建立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他认为,政府部门可以探索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企合作”新模式,并以“数字广东”为例,提出政府部门可以依托较为大型的互联网生态搭建自主的政务平台。
现场问答:
问:在数字政府时代的适应性治理方面,作为政府公职人员应该如何提升数字治理素养?
郑教授:从数字政府建设的主体,即从公务员的角度应该重新审视数字治理的底层逻辑。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 进而提高处理政务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问:如何应对因过度强调集中导致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受阻、建设积极性下降问题?
郑教授: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作为一个全新设立的机构,将承担政务数据管理、政务服务管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工作职责。未来这个部门应该努力实现思维的转变。在剥离部门角色的基础上,去分析与使用所掌握的数据信息。我认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应是政务数据在“分与统”之间留有余地,让更多的部门在其中实现自上而下的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