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上午9点,我院学科前沿讲座暨“公共管理论坛”第41期在惠全楼顺利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麻宝斌教授主讲,讲座的题目为“国人正义观念及现代转型”。此次讲座由我院李伟权副院长主持,全院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1 麻宝斌教授
好社会是怎样的?麻宝斌教授在开场发起提问,通过现场的互动思考,引出今天讲座的主题“正义”。麻教授指出,通过调查,国人认为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真诚、正义与信任,然而现代社会最缺少的也是真诚、正义。这并不是一个矛盾的看法,它恰恰反映出了社会成员对“正义”的期望。正是基于此,关于“正义观念”话题的讨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围绕此次讲座的主题,麻宝斌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一是社会正义观念及分析维度;二是正义观念的历史演进逻辑;三是当前国人正义观念的基本特征;四是国人正义观念的现代转型。
何谓社会正义观?麻宝斌教授分析了个人正义、社群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差异性,强调社会正义是社会成员得其应得的制度正义,柏拉图的城邦正义在当今社会来说只能是社群主义。在“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公平/平等与效率”、“平等与对等”等相关概念解析基础上,麻教授指出社会正义观念是复合的,体现为机会平等、过程公正和结果公平。社会正义可从分配主体的确定、分配对象的范围、分配客体的内容、分配方式公正性、分配原则的选择、分配结果的公平性等维度进行分析。
图2 我院学生积极发言
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共同体到现代社会,再到后现代社会的变化路径,正义观念也相应的经历了从社群正义到社会正义,再到全球正义观这一历史演进逻辑。回看我国,麻教授引用了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的“努力让国人少求人不求人”这一发言,透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为中国传统的社群正义观念的实质正义观是“公平先于公正”。
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麻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当前国人正义观念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群体、不同教育程度群体、不同年龄群体和不同收入群体的社会正义观念存在差异性,揭示转型时期正义观念的特征:缺乏正义共识;传统特征明显,重公平结果,轻公正程序;对社会总体公平程度基本满意,但对个人评价低于整体。他指出国人正义观念正在从社群正义走向社会正义、从实质正义走向程序正义,需要在权利平等、制度变革、决策程序和公民教育等方面实现历史转型。
图3 李伟权副院长讲座总结
2个小时的精彩分享,同学们深受启发,通过提问环节与麻宝斌教授进行学术知识的互动,表述自身的困惑和对正义的思考。现场李伟权副院长也就国人正义与麻宝斌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并对麻宝斌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感谢。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宣)
主讲嘉宾简介
麻宝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行政学院博士导师,主要从事行政改革与政府治理研究。曾在美国丹佛大学、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学校做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吉林省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同时兼任国内10余所高校兼职或讲座教授。已出版专著4部;合著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4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现状测评与改善对策》等各级各类课题50多项。